警惕!“飯桌教育”弊大于利 |
發布日期:2018/3/4 發布者:佚名 共閱57185次 |
導語:由于工作忙,家長都“抓緊時間”教育孩子,于是,很多家長都愛在吃飯時給孩子進行說教,絮絮叨叨說個沒完,卻沒發現孩子越吃越慢,越吃越少,到最后一提吃飯就滿臉的不情愿!這是怎么回事?都是“飯桌教育”惹的禍!且聽小編細細道來。 情景回放 小明今年3歲,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,但是媽媽最近發現明明一到吃飯時間就躲躲藏藏,有幾次不是說不餓不想吃,就是很快地隨便吃幾口就說吃飽了。媽媽很擔心小明是得了挑食厭食的疾病,因此向老師了解情況。但是據老師反映,明明在幼兒園時表現良好,吃飯也很香,每次都幾乎是把飯菜吃得干干凈凈的,并不存在家長反映的問題。那究竟小明的情況是怎么一回事呢? “飯桌教育”壓力大 其實像小明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,寶寶表現得不愛吃飯,其實與其身體健康問題沒有關系,更多的是家長給孩子的一種心理壓力讓寶寶“吃不消”。很多家長日常工作繁忙,一般都只是在吃晚飯的時候能夠有比較多時間的和寶寶溝通,因此家長會抓緊這個時間問寶寶今天表現怎樣,或者大說道理。家長認為這種“飯桌教育”,在吃飯的輕松環境中,教育效果能夠事半功倍,但其實孩子并不喜歡家長在飯桌上說教。 良好的“餐桌文化”氛圍,可使家人放松心情調理生理,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起到積極作用。可不少家長飯碗一端上手,便喋喋不休,對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橫加指責,勢必挫傷孩子的自尊。如果飯桌上的指責取代了家庭教育,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懼怵和恐慌,孩子在飯桌上會如坐針氈,備受壓抑和困擾,長此以往,容易誘發心理疾病。 吃飯訓子傷身體 進餐時對孩子絮叨責備,不僅會在心理上對孩子形成壓力,也對孩子的身體不利。相關專家認為,孩子心不在“食”,納食不香,會影響消化和吸收,長此以往,將導致胃病和厭食;孩子在用餐時受到訓斥傷心掉淚,邊吃邊哭,很容易在抽泣時將食物吞咽到氣管里去,引起強烈的嗆咳,甚至呼吸受阻,危及生命。 共2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|
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,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。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,文責自負。 ③ 如您因原創、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,請聯系電話:010-57895369。 |
【關閉此頁】 【返回上頁】 |